近日在誠品看見一本書名叫<我與抑鬱談戀愛>,細說筆者在患上抑鬱症期間的種種。相比較下,原來我也曾經抑鬱過。
不是一件事件 而是連連續續每件事的發生 不斷打擊著我
當日種種事件 續步慚食我的內心
當初 我沒有有發覺我是如此的不開心 如此的抑鬱
抑鬱經過:
每天回家後看著電腦至凌晨三點睡 六點起床上學
如果起不了床就 請病假
如果返學到中途太不開心 扮病請假
每天回到學校故作笑臉 大聲說話
但曾好幾次在課途中忍不住跑到廁格默默的哭
放學後到圖書館集中不了 溫不了書 睡覺
回到家 洗澡 哭
望電腦 聽歌 再哭
即使在臨睡前 我也流著眼淚
哭到眼也腫了
每天開始重覆著自己的動作及發言
每天跟同樣的人說同樣的說話
每天跟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
每天都想著同樣不開心的事
我興幸當初沒有人因為這樣向我發牌氣
不然心情更墜落 到現在見識過更多人了
知道對你好 真的不是「奉旨」的
漸漸 聲音變得更陰聲細氣 氣絲力弱
每天飯只能吃半碗
體重從一百二十多 跌至一百多
連父母也開始懷疑我到底那裡出了問題
但當其時能發覺得精神上有問題的朋友卻一個也沒有
開始覺得更孤單 更封閉
頭髮開始掉落 每天一早起床看到的是滿佈頭髮的枕頭
然後考試開始了
完結了
我選擇了逃避不開心的源頭
開始了脫離現實的新生活
沈迷日本文化
每天以小說的故事填補自己的空白
開始不斷地找工作 令自己充實
然後開始了「積極」的自修之旅
自修一年 幾乎沒有朋友的聯繫
但稍有改善 我開始會上街
買東西 裝飾房間
自己報讀興趣班 一邊上班
一邊在圖書館自修
一年完結 雖然興趣班的目標沒有達成
但考試的分數總算夠我上大學
而我在大學修讀的科目居然是壓力極大的護理系
壓力開始一點一滴在實習中積累
但我那種竭斯底里的A型人格沒有改變
上大學 便要「上莊」
這種想法 在腦中出現
然後我上莊了
委員會令我開拓了一個新的生活
同時成為另一壓力來源
不斷強迫自己所做的要比其他委員會的更好
更出眾 更有特色
更鮮明
當時我以我的方式去幫助這支莊
結果沒有多大作為
下莊後 我開展了另一個令自己容易放鬆自己的途徑
運動 我是一個缺乏運動的人
但出汗確實令我有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我發覺一直以來壓迫得自己太多
決定放鬆心情面對一切
如此這般 我大三跟大四的成績續年攀升
畢業後 決定以自己的想法為目標
無謂的壓力 只會為我這個高壓的人
增加額外的考慮
輕鬆的人生取態才是王道
哈
Good!! ^^ support!!加油唷!
回覆刪除謝謝=DDD
刪除常常都希望能用一些活動來令自己減壓,結果卻是越來越不愉快...
回覆刪除想自己快樂一點、希望自己能有用一點。
發了狂的尋找自己,企圖用努力去改變一些白眼和批評。
讀護士,最大的滿足感是病人的笑容呢。
他們讓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最緊要是找尋到自己生存的目標
刪除不致令自己隨風飄揚 肢離破散